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风云闽商 | “石僧”刘良:探索石材行业转型升级,打造专业石材博物馆
 [打印]添加时间:2022-06-27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40
   近日,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闽政办发明电〔2022〕7号)的相关要求,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的105位人选(含差额人选)名单正式公布。闽商报对部分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进行风采展示,讲述闽商好故事,弘扬闽商正能量。
 
  在石材圈里,他是石材品牌升级第一人,是石材创新领军人物,是石材转型升级的典范,亦是诸多石材人心中的“前辈”。
 
  从原材料到产品品牌,从五号仓库到生活方式,从博物馆到石文化传承,他在石头的世界里布道修行,在石材转型升级路上审时度势,用他的一腔热血和超前思维,引领着石材产业的跨越发展。
 
  他,就是刘良。
 
  刘良泉州英良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良,厦门总商会副会长、英良集团董事长、厦门山东商会会长、中国石材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石材商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石材商会副会长、泉州2012十大经济人物、泉州市政协委员、泉州山东商会创会会长、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2010至2012年度南安市劳动模范、南安慈善总会永远名誉会长。
 
  刘良的身上笼罩着多重身份光环,然而他最喜欢的却是别人叫他“石僧”。他说,我就是要在石头的世界里布道修行,亲近各式各样石头,也实现对南安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01
 
  将石材品牌化发展,步步为营
 
  1993年毕业,刘良毕业时恰逢国家政策改革,毕业不包分配。当时摆在面前的选择要么读研,要么创业。一番思索后,由于家庭环境不允许,他选择了待在厦门。后来在一家外贸公司里阴差阳错做了石材贸易,认识了贸易商。
 
  在朋友帮助下,刘良渐渐做起了石材贸易,帮国外客商验货、看货、组织货源。早年进出口贸易的培养出来的眼光,让刘良能够以高于其他许多同行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行业。
 
  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时,石材出口受很大影响,而当时恰好在做进口。“最早是从印度进口石头,然后作为一个贸易商提供给加工厂,那时候算是最早的一批,也抓住了一些机会”。
 
  到了2002年的时候,刘良从贸易转向了实体企业,开始投资工厂。在当时水头石材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时,刘良从石材的提供商、贸易商变成了加工商。时间进入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下,只掌握产业链上游加工的生产商们逐渐感到话语权的缺失。刘良没有只低头加工,他抬头看到了其他意大利等石材产业聚集区里品牌石企的发展模式。
 
  从第一个阶段的整体跟随,迈入至关重要的第二个战略——局部超越战略。2008年,英良决定集中精力打造高端石材品牌“五号仓库”,而正是这个集艺术陈列、板材销售、奢华体验馆于一身的五号仓库,让英良快速打响了品牌。此后,英良陆续实施第三个发展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
 
  “所谓的品牌化,就是强化现有的‘五号仓库’品牌。此外,在互联网来势凶猛的当下,不能忽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带动行业发展,未来的石材业,跨界、多元化才是主流。”刘良说道。
 
  每每提到成功时,刘良都强调自己离成功还很远,只是跋涉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提及当初为何会萌生创立“五号仓库”这个石材品牌时,这位厦门大学生化专业毕业,沉浸石材界20多年的“石商”笑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觉得“五”这个数字比较好记。他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名称,而是比旁人快了那么一小步。“支撑企业快人一步的根本,来自于公司的战略部署。”
 
  刘良说,最初英良与水头镇其他数以千计的石材加工厂一样从事着从国外进口石材,来料加工后再出口的简单模式,如果没有步步为营的战略支撑,英良集团无法成就现有的规模。刘良表示自己就是中国石材行业的一个见证者,“从外贸到内贸,从贸易到实体,从实体到转型。”
 
  02
 
  创新为帆,借取东风成就品牌标杆
 
  成为第一批将国外石材产品引进中国市场的开拓者;第一个在印度投资石材加工厂,将大量印度花岗岩成功引入中国市场;第一次运用保税物流的模式引进跨国石材企业;第一个在土耳其设立代表处的水头石材企业,参与开发了大部分的土耳其大理石矿山……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人没能看到的风景。
 
  如果说战略为英良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那么创新便是企业得以顺利驶往成功彼岸的动力。在2017年的千人企业家大会上,泉州市委市政府曾强调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强调过文化产业与传统实体的对接融合,更强调智造升级的未来方向。
 
  “最佳的结合就是企业发展与政府的指导不谋而合。”刘良说,无论是此前打响“五号仓库”石材品牌时提到要打造石材界的“路易威登”,还是现在斥资十多亿元倾尽心力打造的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企业强调的都是一个“新”字。
 
  正因为是全新领域的开拓,很多经验和摸索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刘良经常要把自己清零,以全新的姿态去学习捕捉全新的思潮。
 
  在博物馆建设期间,刘良曾频繁往返于厦门大学,与厦大人类学教授张先清博导及其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样的合作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产学合作,已经上升到了学术研究的范畴。石材可以是默默无闻也可以是价值连城,就看如何挖掘其内在的创新价值了。
 
  “这个事情没人做过,我们正在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有着顽石般精神的刘良希望自己的博物馆不只是简单地收集大量样本,更能通过同步书籍创作,多渠道的跨界合作,用开放的思维为石材界,为中国的博物馆发展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让每位来看过的人们真正从心底里接受、了解甚至爱上石头。
 
  03
 
  文化为核,引领成就艺术高度品质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刘良怎么看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石材商。“十几年前人们对于石材的印象就是“傻大粗”。”刘良说,以前参加同学会时,他甚至有点害羞自己的石头商人的身份。
 
  “最早接触石材是为了生存,可是如今我是真的爱上了看似冷冰冰的石头,越了解、越走近你会越惊叹于其蕴含的文化精髓。”刘良说,他想用直观、通俗的办法带领更多的人以文化视角了解他所钟爱的石头。
 
  一早就将市场定位在高端艺术品位的刘良,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提升石材的文化艺术气息。“从粗加工到品牌运作,再到未来难以被复制赶超的博物馆模式,都是想达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直至卖文化的飞跃。”刘良说,这个发展途径是每个行业都必须经历的。
 
  在他看来,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智造之路,应该分为五个递进式版本概念来完成。1.0初级版本是企业初步形象概念,告诉人家你是生产什么的;2.0版本则是产品工艺概念,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命门;3.0版本则是设计概念,开始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4.0版本是重视打造品牌文化内核,关注工业设计重要性;5.0版本便是建立在产品之上的文化价值提升。“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是刘良探索产品之上文化价值提升的实际作为。
 
  从创建以来,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就十分重视软硬实力的双重建设及提升,长期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及高校保持密切接触和合作,并得到业界的一致支持和广泛认可。
 
  旨在打造“专业的、有趣的、可以带回家的”综合性石文化博物馆。
 
  在刘良的理解中,行业博物馆作为一种富有活力、新兴的博物馆类型,一定程度上补充并冲击了原有博物馆类型单一的局面。
 
  “我想在石材历史上写下一笔,希望未来人们但凡提到石材就会想到中国水头,想到水头镇的石材博物馆”。作为国内石材博物馆第一人,他义无反顾。
 
  华祥斌:突破“卡脖子”技术,成为独角兽企业的秘诀何在?
 
  一年进账34.46亿,靠卖数据线的这个福建老乡要IPO了